首页

免费美脚社区

时间:2025-05-25 17:40:51 作者:从“上太空”到智能化造车 多国青年长春感受科技魅力 浏览量:52265

  中新社澳门4月28日电 (记者 戴梦岚)国家移民管理局28日发布关于实施进一步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若干政策措施的公告。其中多项措施为赴澳门进行商务、参展、就医或从事演艺等活动的内地居民提供更便利签注,并允许内地游客以“团进团出”方式,经横琴口岸多次往返澳门与横琴。澳门业界代表当天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,这些措施将为琴澳融合发展及推动澳门经济多元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
  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、澳门旅游商会理事长、澳门酒店旅业商会会长、澳中旅董事长张健中表示,澳门旅游业界热烈欢迎“团进团出”多次往返琴澳政策措施,将抓住机遇,全力支持政策落实,以实际行动推动琴澳旅游业及关联的其他产业高质量共赢发展。

  张健中指出,结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(简称“深合区”)已实行的“‘一线’放开、‘二线’管住”封关运作,今次公布的“团进团出”多次往返政策,允许符合要求的旅行团可在横琴游玩、住宿,并多次往返琴澳,将大力推动两地开展旅游融合,显著拓展澳门的旅游活动空间,显著提升游客的旅行体验,有助于吸引更多旅行团访问澳门和深合区,实现琴澳旅游业及旅游关联的其他产业共赢发展,更广、更深体现“旅游+”和“+旅游”的活力和能量,助力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。

 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、特区立法会议员、澳门民众建澳联盟主席施家伦认为,相关措施有助澳门发展“旅游+医疗”“旅游+演艺”产业,促进琴澳旅游共同市场建设,促进北上广深和国际人才在澳门汇聚合作,为琴澳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强大动能。

  施家伦指出,过往不少投资者反映,在投资考察、企业注册、银行开户的时候需要多次往返内地和澳门。商务签注放宽至14天后,内地投资者基本上可一次办理投资落地各项手续,有助吸引更多投资项目落户。

  他还表示,“团进团出”政策有助发挥琴澳两地旅游资源协同效应,扩大旅游承载力,丰富旅游内涵和元素,提升旅客体验。建议特区政府加大力度丰富各区场景元素,打造具吸引力的打卡点、消费圈和旅游动线,让澳门业界可以参与和分享旅游复苏和发展的机遇。

  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、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桂平表示,中央惠澳政策措施为支持深合区建设中葡金融服务平台、中葡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和中葡国际贸易中心,以及办好中国—葡语国家经贸博览会创设了更有利的条件,为构建“澳门平台+国际资源+横琴空间+成果共享”的联动发展新模式提供更多基础。同时,惠澳措施促进内地科技人才来澳交流,有利于两地科技合作,对澳门发展科技产业也是一大利好。

  澳门经济学会理事长、澳门大学策略及规划办公室主任柳智毅表示,中央惠澳措施对澳门来说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、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“大礼包”,令人感到振奋和鼓舞。“团进团出”政策可增加人流,延长旅客逗留时间,对澳门经济有积极作用。此外,内地居民赴澳门商务签注延至14天,有助于推动澳门多元产业发展。他强调,有了中央的大力支持,澳门企业更要自强不息,不断提升自我,才能实现更好发展。(完) 【编辑:刘阳禾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福建漳平水仙茶开采 仪式感满满

如果把人脑想象成一个鸡蛋,颅骨就好比蛋壳,在颅骨下包裹大脑的硬脑膜类似蛋壳膜,脑组织就如蛋白蛋黄。“如果在颅骨外探测脑电信号,虽然最安全,但信号质量肯定是最低的;如果将电极插入脑组织中,信号当然最好,却不可避免会带来损伤的风险。”洪波最终想出了把电极放置在颅骨内、硬脑膜外的方案——这就好比把耳朵贴到会议室的墙上听屋内人交谈,效果肯定比在大楼外要好很多,同时也不会打扰到屋内人。

韩正出席庆祝中国—巴西建交50周年招待会

在京雄政务服务同城化方面,雄安新区与北京市联合印发《推进“北京+雄安”政务服务同城化实施方案》,目前已发布两批次107项京雄政务服务同城化事项清单,涉及教师、医护人员、注册建筑师等资质资格互认、社保及公积金转移接续等相关业务。

台湾花莲发生5.3级地震 台北震感明显

过去十多年,成卫东带领团队完成200余项技术创新,荣获40多项国家专利,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。他说,现在天津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,港口的生产日益繁忙。如何从内部深挖潜力,不断提高生产效率,是他目前在思索的问题。

甘肃夏河山火明火已扑灭 现场已无烟点

统筹发展和安全,增强忧患意识,做到居安思危,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。进入新时代新征程,在对外开放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,影响国家安全的国内外因素相互交织、相互渗透、相互作用、相互加强,使我国开放发展面临着深层次的风险挑战。

为何下调去年1-2月中国大豆进口数据?海关总署回应

五是铁路安全保持持续稳定,打造了世界上最安全的铁路系统。国铁集团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,推动由防止事故向超前防控风险转变,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全要素全过程管控。建立健全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部际联席会议、“双段长”、护路联防安全稳定工作机制,加强铁路安全环境综合治理,为铁路安全运行创造良好外部环境。加大安全投入力度,深化铁路安全基础建设,提升基础设施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,2012年以来,国家铁路直接用于保障安全生产的费用累计近万亿元。广泛运用地震预警、防灾减灾等先进技术,加快构建高可靠的现代化铁路安全保障体系,研发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,形成机车车载安全防护(6A)、工务检测监测(8M)、供电安全检测监测(6C)、车辆安全监测(5T)、动车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(PHM)、信号集中监测、通信综合网管等专业综合监测检测体系,建成了自然灾害、异物侵限、地震预警等防灾减灾系统,确保了铁路安全持续稳定。2012年以来,我国铁路安全进入较为稳定的历史时期,没有发生重、特大安全事故和造成旅客死亡的责任行车事故,2023年中国铁路交通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较2012年分别下降75%、79%,是世界上公认最安全的铁路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